【IEEE】Session 1-Workshop 2征稿进行中 | 第三届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ICCVIT 202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自主学习为机器人在家庭、户外、化学实验室等更自然和非结构化的环境中运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这些更具挑战性的场景也需要与人类密切接触。本次研讨会旨在讨论在与人类共享的空间中工作的机器人,其智能学习技术的最新进展。
一、大会简介:
会议名称:2025年第三届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技术国际会议 ( ICCVIT 2025 )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会议地点:中国·保定
会议介绍:ICCVIT 2025已成功列入IEEE列表会议,会议由河北大学主办,淮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湖南省计算机学会机器视觉与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AC学术平台协办,IEEE北京分会提供技术支持。
往届检索:
二、Session 1-Workshop 2 分论坛详情:
分论坛标题:
Robot Learning in Human-Shared Environments
分论坛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自主学习为机器人在家庭、户外、化学实验室等更自然和非结构化的环境中运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这些更具挑战性的场景也需要与人类密切接触。本次研讨会旨在讨论在与人类共享的空间中工作的机器人,其智能学习技术的最新进展。
优秀论文可推荐至分论坛主席阮思朴副教授期刊Robot Learning 专栏:Robot Learning | Journal | ELSPublishing
分论坛主题:
模仿学习、视觉启示、外骨骼、具身智力、社交导航学习 (涵盖但不限以上主题)
参与形式:
包括论文投稿、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和自由讨论。
分论坛主席:
Chair: 阮思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阮思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服务机器人、机器人运动及路径规划、模仿学习、具身智能、计算几何等。2021-2024年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
2020年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学。曾为计算感知及机器人实验室(LCSR)一员,师从Gregory S. Chirikjian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项目骨干身份参与美国NSF、美国ONR、新加坡NRF等科研项目。发表IEEE T-RO、IEEE RA-L、Research、IEEE CVPR、IEEE ICRA在内的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ICRA副编辑、IROS会议分会场主席。
阮思朴 副教授
Co-chair: 盛博,上海大学
盛博,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生-机-电融合系统方面的研究,包括智慧养老/医疗(AI数字重构),智能控制与人机交互,康复医疗机器人,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基于肌电的智能识别算法等。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引用1000余次。
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师从康复机器人领域国际著名学者Shane Xie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工程院院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IMechE Fellow),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士(ASME Fellow),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科技部xxx专家,上海市xxx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楚天学者,武汉理工大学xx科学家),生物力学领域国际著名学者Yanxin Zhang副教授(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闽江学者)、Lihua Tang副教授(新西兰华人科学家协会青年科学家奖)。
盛博,上海大学
三、投稿指南
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1) 论文须是全英文原创稿件,非纯综述类。整体须符合科技论文要 求,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须体现会议主题,须有方法、图表、 实验数据和结果,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 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不得使用AI工具进行写作、翻译、润色;
(2) 自主使用grammaly对文章进行润色,确保文章语句通顺、表达正 确及逻辑清晰。
(3) 文章为双栏排版,正文内容需满4页;
(4) 作者可通过CrossRef查重,全文重复率不得超过25%(含文献), 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5) . 投稿后7-1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意见或录用通知;
(6). 若您的文章被录用,我们将以邮件形式通知您,您将收到以下文件: 录用通知、审稿意见表、注册须知、会议注册表。
(7). 请在收到录用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将文章终稿、注 册表、查重报告、汇款凭证、学生证照片(学生注册)上传至投 稿系统。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注册,请及时告知组委会。
组委会联系详情
四、河北风光: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