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从NASA"沉睡数据"到天文学顶刊:一位高中生的科研逆袭

AI+天文学:突破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

从观星少年到科研新星:Matteo的成长之路

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展望

给年轻科研者的启示


从NASA"沉睡数据"到天文学顶刊:一位高中生的科研逆袭

2025年3月,一则科研新闻在全球天文学界引发轰动:美国加州18岁高中生Matteo Paz利用AI技术,从NASA的NEOWISE任务2000亿条观测数据中,成功识别出150万个此前未被发现的潜在天体。这项研究不仅以独著形式发表在《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更为他赢得了Regeneron科学人才搜索竞赛25万美元的最高奖项。

​表1:Matteo Paz研究成果概览​

项目 数据
研究数据来源 NASA NEOWISE任务
处理数据量 2000亿条观测记录
新发现天体数量 约150万个
研究发表期刊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获奖情况 2025年Regeneron STS一等奖
奖金金额 25万美元

AI+天文学:突破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

传统天文学研究在处理海量观测数据时面临巨大挑战。以NEOWISE任务为例,其产生的2000亿条数据如果采用人工分析,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Matteo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发了名为VARnet的专用AI模型,将这一过程缩短到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

VARnet模型的核心创新点包括:

  • 采用一维小波分解降低异常数据干扰
  • 改进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算法
  • 整合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
  • 开发合成光变曲线生成器解决训练数据不足问题

​表2:VARnet模型性能指标​

指标 数值 说明
F1分数 0.91 四类变星识别任务
处理速度 >53微秒/天体 22GB显存GPU
数据点处理能力 约2000个/天体 每条光变曲线
分类准确率 92% 测试集表现

从观星少年到科研新星:Matteo的成长之路

Matteo的科研之路始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公众观星讲座。在行星探测器学院Andrew Howard教授和天文学家Davy Kirkpatrick的指导下,这位高中生逐步掌握了专业的天文学知识和AI技术。

Kirkpatrick教授评价道:"Matteo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执行步骤的能力。他不仅提出了创新想法,还找到了实现这些想法的具体方法。"

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展望

Matteo的研究产出VarWISE目录已成为天文学家研究双星系统的重要工具。该目录包含190万个变星体,分为10个类别,其中包括:

  • 食变星V* V1403 Ori
  • 食双星系统CRTS J054306.5−024247
  • 新发现的超新星AT 2023lkp

更令人期待的是,Matteo计划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地球观测领域,探索利用红外望远镜监测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同时,他也希望利用NEOWISE数据帮助解决宇宙膨胀速度这一重大科学难题。

给年轻科研者的启示

Matteo的成功为年轻科研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1. ​勇于挑战权威数据​​:NASA的公开数据蕴含着巨大科研价值
  2. ​跨学科思维​​:将AI技术与传统天文学结合创造新方法
  3. ​导师网络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并珍惜专业指导
  4. ​从兴趣到坚持​​:将童年爱好转化为持续的研究动力

正如Matteo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科研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好奇心和坚持的产物。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成为发现者,关键在于保持探索的热情。"

这项研究不仅改写了天文学数据挖掘的历史,更证明在当今科研领域,年龄不再是限制因素。随着AI技术的普及,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高中生科学家"在各类学科中崭露头角。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