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zon发布的《2025数据泄漏调查报告》(2025 Data Breach Investigations Report, DBIR)是网络安全领域的权威年度报告(每年一度),基于对全球139个国家的2.2万余起安全事件(其中12,195起确认为数据泄露)的分析,揭示了当前网络威胁的演变趋势和关键挑战。以下是简要解读:

一、勒索软件:中小企业成重灾区,但防御韧性提升

  • 攻击规模 :勒索软件占所有数据泄露事件的44%,同比上升37%。中小企业受害率高达88%,是大型企业(39%)的两倍以上,反映其安全投入不足与防护能力薄弱。
  • 赎金策略变化 :64%的受害企业拒绝支付赎金(较两年前提升14%),赎金中位数从15万美元降至11.5万美元。这得益于企业备份恢复能力增强、执法机构对勒索组织打击力度加大(如暗网交易监控与资金链冻结)。
  • 攻击模式升级 :从传统加密勒索转向“三重勒索”甚至“五重勒索”,即同时威胁公开数据、攻击供应链或发起DDoS攻击施压。

二、漏洞利用:零日攻击激增,修复滞后成致命短板

  • 漏洞攻击激增 :利用未修复漏洞的攻击同比增长34%,占泄露事件的20%。 边缘设备与VPN的零日漏洞利用占比从3%飙升至22% ,成为主要攻击载体。
  • 修复效率低下 :仅54%的漏洞被完全修复,中位修复耗时32天。例如,医疗机构的物联网设备因维护复杂常被忽略,成为入侵突破口。
  • 供应链漏洞放大风险 :30%的泄露事件与第三方漏洞相关(较2024年翻倍),典型案例包括MOVEit文件传输漏洞和Snowflake云平台凭证泄露。

三、行业与区域风险:医疗、金融成“高危区”,亚太威胁加剧

  • 行业聚焦
    • 医疗领域 :系统入侵(含勒索软件)成首要泄露原因,敏感患者数据的高价值驱动攻击。
    • 金融服务业 :78%的泄露由外部攻击者发起,经济利益驱动的攻击占比最高,如供应链API接口滥用与内部人员贿赂。
  • 区域特征
    • 亚太地区 :80%的泄露源于系统入侵,勒索软件占比51%,且83%的恶意软件攻击含勒索功能。中小企业的安全能力不足与数字化转型加速矛盾突出。

四、 “人的因素”:安全意识提升,但AI社工攻击威胁升级

  • 人为失误占比下降 :60%的泄露涉及人为因素(如误操作、钓鱼点击),较2024年下降8%,反映安全意识培训的成效。
  • 社工攻击新手法
    • 提示轰炸(Prompt Bombing) :通过高频发送MFA验证请求迷惑用户,诱导其授权恶意登录。
    • AI钓鱼邮件占比翻倍 :AI生成的钓鱼邮件占比从5%升至10%,内容更个性化且难以识别。
  • GenAI滥用风险 :15%的员工使用公司设备访问生成式AI工具,72%通过非公司邮箱注册,可能导致敏感数据外泄至第三方平台。

五、新兴威胁:供应链与AI驱动攻击成未来焦点

  • 供应链攻击常态化 :第三方服务商(如云平台、软件供应商)漏洞被利用的概率持续上升,攻击者通过“信任链”突破企业边界。
  • AI威胁双重性
    • 防御机遇 :AI可用于威胁检测(如异常行为分析)与自动化响应。
    • 攻击武器化 :AI生成虚假身份、伪造语音(深度伪造)实施诈骗,或自动化扫描漏洞加速攻击。

六、应对策略:多层防御与主动治理

  1. 技术加固
    • 部署多因素认证(MFA) 零信任架构,限制横向移动。
    • 强化边缘设备与VPN漏洞管理,采用自动化补丁工具缩短修复周期。
  2. 管理优化
    • 制定GenAI使用政策,限制非授权工具访问,监控数据流向。
    • 建立第三方风险评估框架,合同约束供应商安全责任。
  3. 人员与文化建设
    • 开展反社工攻击模拟演练 (如钓鱼测试、提示轰炸应对)。
    • 推动数据安全文化,将安全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报告启示 :网络攻击正呈现“更快、更隐蔽、更复杂”的特征,企业需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平衡技术投入与人为风险管理,尤其关注AI与供应链的长期威胁。完整报告作者已经给大伙拿到,请请自行下载。

Verizon《2025数据泄漏调查报告》下载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