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串口通信开发中,数据错乱是常见问题。本文将快速介绍串口标志位的作用及配置方法,帮助解决数据传输错误。

有用户反馈“串口应用层数据错乱、与发送端发送的字节数不匹配”,简单来说就是接收和发送的数据不对,而且还存在帧数据错乱的情况。

经排查,是程序没用设置ISIG标志位设置引起的。本节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展开,对串口设置的一些标志位进行简单说明。

1. c_cflag:可以设置波特率、字符大小、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和硬软流控等

1.1 波特率

图片

1.2 其它

图片

初始化c_flag时,不能直接对 c_cflag 成员进行赋值, 而是需要通过“与”、 “或” 操作使用其中的某些选项,例如:

  • 设置硬件流控制

c_cflag |= CNEW_RTSCTS
  • 无硬件流控制

c_cflag &= ~CNEW_RTSCTS

2. c_iflag:用于控制端口接收端的字符输入处理

图片

禁用软件流控制是禁止上面的选项。

c_iflag &= ~(IXON | IXOFF | IXANY);

3. c_oflag:用于控制终端端口发送出去的字符处理

图片

因为现在终端的速度比以前快得多, 所以大部分延时掩码几乎没什么用途。

启用输出处理需要在 c_oflag 成员中启用 OPOST 选项。

c_oflag |= OPOST;

使用原始输出,就是禁用输出处理,使数据能不经过处理过滤的完整地输出到串口。当 OPOST 被禁止,c_oflag 其它选项也被忽略。

c_oflag &= ~OPOST;

4. c_lflag:用于控制控制终端的本地数据处理和工作模式

图片

4.1 选择规范模式

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4.2 选择原始模式

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5. c_cc:定义特殊控制特性

图片

图片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