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字化浪潮中,DeepSeek作为一款广为人知的人工智能产品,凭借强大的语言处理和多样的功能,收获了大量用户。然而,随着其应用不断拓展,数据隐私与安全方面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各方关注。

从数据收集阶段起,DeepSeek的数据隐私问题就已埋下隐患。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它收集的信息范围十分广泛,涵盖搜索记录、聊天内容、使用习惯等,而这些收集行为在隐私政策的表述上,部分内容存在模糊不清之处,没有充分向用户阐明数据的具体用途、存储期限以及共享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很难确切知晓自己的数据将被如何处理,这无疑增加了用户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例如,当用户向DeepSeek咨询健康问题时,输入的个人健康状况细节等敏感信息,若未得到妥善保护,就可能被不当获取和利用。

在数据存储环节,DeepSeek也面临挑战。虽然官方宣称采用了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但加密算法并非无懈可击。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破解手段不断涌现,一旦现有的加密算法被攻破,存储在服务器中的大量用户数据将直接暴露在危险之中。此外,服务器的物理安全也不容忽视。如果服务器所在的数据中心遭受自然灾害、恶意攻击等意外情况,数据丢失或损坏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给用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数据传输过程同样危机四伏。当用户与DeepSeek进行交互时,数据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传输,这一过程中存在被拦截和篡改的风险。公共网络环境下,黑客可以利用网络漏洞,监听数据传输,获取用户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商业机密等。即使在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中,DeepSeek自身的数据传输加密机制也可能存在漏洞,无法有效抵御一些高级的网络攻击手段,使得数据传输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DeepSeek在数据访问控制方面也存在不足。内部管理上,若员工权限划分不合理,一些不必要接触用户数据的员工也可能获取到敏感信息,一旦这些员工的账号被盗用,或者他们自身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就会导致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外部来看,面对日益猖獗的黑客攻击,DeepSeek的防护措施可能无法有效阻止黑客获取数据访问权限,进而导致大量用户数据被窃取。例如,之前就曾有黑客通过攻击DeepSeek的服务器,获取了部分用户的聊天记录和个人信息,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数据使用上,DeepSeek可能存在超出用户授权范围使用数据的情况。一些数据可能被用于模型训练、商业分析等,但这些用途是否在用户最初授权的范围内,值得怀疑。例如,用户的搜索数据可能被用于精准广告投放,而用户在使用时并未明确同意这种数据使用方式,这就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从安全合规角度分析,DeepSeek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复杂的法规环境。在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数据隐私和安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包括数据主体的权利、数据保护原则、违规处罚等。DeepSeek若要在欧盟地区开展业务,就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但从目前暴露的问题来看,它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环节,可能都存在与GDPR要求不符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