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预知

1.数制转化的运用与计算机传输单位转换 

2.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

3.二进制运算方法


数制转化的运用与计算机传输单位转换 

 我们一般说的百兆、千兆网络的单位是bps(比特率,即 位/秒,bit/s),比如我们说网卡或光纤的传输速度是百 兆,也就是100Mbps的意思。而在实际应用中(迅雷等 下载工具)使用的传输单位是字节/秒(Byte/s)。 Byte是字节,而bit是二进制位单元电流

传输单位之间的关系:

8 bit = 1 byte    1024 byte = 1 KB      1024 KB = 1 MB     1024 MB = 1 GB

1024 GB = 1 TB      1024 TB = 1 PB       1024 PB = 1 EB       1024 EB = 1 ZB

1024 ZB = 1 YB

计算机常识:

为什么买u盘和硬盘时,总会有损耗 MB等单位以10为底数的指数 MiB是以2为底数的指数 如: 1KB=10^3=1000, 1MB=10^6=1000000=1000K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GB=10^9=1000000000=1000MB, 而 1KiB=2^10=1024, 1MiB=2^20=1048576=1024KiB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

生活中我们最先接触的就是十进制,逢十进一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运算法则。但计算机的运用中需要通过二进制,及其他进制的转换,运用于传输数据 。

1.二进制:

二进制的特点:

它由两个数码0,1组成,二进制数运算规律是逢二进一。

二进制数的书写通常在数的右下方注上基数2,或加后面加B表示。

二进制的优点:

二进制数中只有两个数码0和1,可用具有两个不同稳定状态的元器件来表示一位数码。例如,电路中某一通路的电流的有无,某一节点电压的高低,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等。

二进制数运算简单,大大简化了计算中运算部件的结构。

二进制天然兼容逻辑运算。

二进制的缺点:

二进制计数在日常使用上位数往往很长,读写不便。


2.八进制:

一种以8为基数的计数法,采用0,1,2,3,4,5,6,7八个数字,逢八进1

3.十六进制:

16进制即逢16进1,其中用A,B,C,D,E,F(字母不区分大小写)这六个字母来分别表示10,11,12,13,14,15。故而有16进制每一位上可以是从小到大为0、1、2、3、4、5、6、7、8、9、A、B、C、D、E、F16个大小不同的数。


二进制的运算方法 :

 二进制转换十进制常用表格(需要记忆,该表在子网的划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2有多少次方,对应的 二进制数 后面就有几个0

十进制数 2的n次方 2进制数
1 2^0 0
2 2^1 10
4 2^2 100
8 2^3 1000
16 2^4 10000
32 2^5 100000
64 2^6 1000000
128 2^7 10000000
256 2^8 100000000

计算方法:

1.常规方法:已知一个任意的十进制数,用这个数减去它能够减去最大的(2的n次方数),依次从大到小,能够减掉2的次方数,记为1,减不掉的记为0,减不掉,则减2^(n-1).依次类推直到这这个十进制数减到2的0次方结束,转换为等于0或则小于0.(转换结果取计数,从上到下)

eg:十进制156 转换成 二进制数,计算过程如下表

运算后的数的值 运算 计数 被减数2^n
156 156-128=28 1 2^7
28 28-64<0 0 2^6
28 28-32<0 0 2^5
28 28-16=12 1 2^4
12 12-8=4 1 2^3
4 4-4=0 1 2^2
0 0-2<0 0 2^1
0 0-1<0 0 2^0

所以本次转换结果为  156  (十进制) =10011100(二进制)

2.拆分法:

将一个十进制数拆成两个或多个二的n次方数(该方法需要熟记“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常用表格”,记住2的1次方到2的9次方即可),将这两个或多个2的n次方数所对应的 二进制数相加即可。

eg:十进制156 转换成 二进制数:

156=128+16+8+4

根据查表可知相对应的二进制数

128(十进制)=100000000(二进制)

16(十进制)=100000(二进制)

8(十进制)=1000(二进制)

4(十进制)=100(二进制)

156(十进制)=10000000(二进制)+10000(二进制)+1000(二进制)+100(二进制)

=10011100(二进制)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