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实战

数据介绍:
从支付宝的两个营销活动中收集的真实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支付宝中的两个商业定位活动日志。由于隐私问题,数据被采样和脱敏。虽然该数据集的统计结果与支付宝的实际规模有偏差,但不影响解决方案的适用性。

主要提供了三个数据集:

  • emb_tb_2.csv: 用户特征数据集。
  • effect_tb.csv: 广告点击情况数据集。
  • seed_cand_tb.csv: 用户类型数据集。

本分析报告的主要使用广告点击情况数据,涉及字段如下:

  • dmp_id:营销策略编号(这里我们这么设置1为对照组,2为营销策略一,3为营销策略二)。
  • user_id:支付宝用户ID。
  • label:用户当天是否点击活动广告(0:未点击,1:点击)。

接下来正式开始实战。

1 数据预处理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data = pd.read_csv('effect\_tb.csv',header = None)
data.columns = ['dt','user\_id','label','dmp\_id']  # 文件中没有字段名
# 日志天数属性用不上,删除该列
data = data.drop(columns='dt')
da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ta.info(null_counts = Tr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数据统计情况,主要是看dmp_id。

data.describ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查看数据重复情况。

data[data.duplicated(keep = Fal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存在重复项,需要进行去重。

data = data.drop_duplicates()

# 检查是否还有重复项
data[data.duplicated(keep = Fal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先前操作已知数据类型正常,接下来利用透视表来看各属性是否存在不合理情况。

data.pivot_table(index = 'dmp\_id',columns = 'label',values = 'user\_id',aggfunc = 'cou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以上看出属性字段无异常取值,无需进行处理。

2 样本容量检验

在进行ABTest前,需检查样本容量是否满足试验所需最小值。

这里需要借助样本量计算工具:https://www.evanmiller.org/ab-testing/sample-size.html

首先需要设定点击率基准线以及最小提升比例,我们将对照组的点击率设为基准线。

data[data["dmp\_id"] == 1]["label"].me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照组的点击率为1.26%,假设我们希望新的营销策略能够让广告点击率至少提升一个百分点,则算得所需最小样本量为2167。

data["dmp\_id"].value_coun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得411107和316205远大于2167,满足最小样本量需求。

3 假设检验

我们先查看一下这三种营销策略的点击率情况。

print("对照组: " ,data[data["dmp\_id"] == 1]["label"].describe())
print("策略一: " ,data[data["dmp\_id"] == 2]["label"].describe())
print("策略二: " ,data[data["dmp\_id"] == 3]["label"].describ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策略一和策略二相比对照组在点击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中策略一提升0.2个百分点,策略二提升1.3个百分点,只有策略二满足了前面我们对点击率提升最小值的要求。

接下来需要进行假设检验,看策略二点击率的提升是否显著。

3.1 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设对照组点击率为

p

1

p_1

p1​,策略二点击率为

p

2

p_2

p2​,则:

  • 零假设

H

0

H_0

H0​:

p

1

p_1

p1​>=

p

2

p_2

p2​,即

p

1

p_1

p1​-

p

2

p_2

p2​>=0;

  • 备择假设

H

1

H_1

H1​:

p

1

p_1

p1​<

p

2

p_2

p2​,即

p

1

p_1

p1​-

p

2

p_2

p2​<0。

3.2 确定检验方向

由备择假设可以看出,检验方向为单项检验(左)。

3.3 选定统计方法

由于样本较大,故采用Z检验。此时检验统计量的公式如下:

z

=

p

1

p

2

(

1

n

1

1

n

2

)

×

p

c

×

(

1

p

c

)

z= \frac{p_1-p_2}{\sqrt{( \frac{1}{n_1}+\frac{1}{n_2})\times p_c \times (1-p_c)}}

z=(n1​1​+n2​1​)×pc​×(1−pc​)

​p1​−p2​​其中

p

c

p_c

pc​为总和点击率。

3.3.1 方法一:公式计算
# 用户数
n1 = len(data[data.dmp_id == 1])  # 对照组
n2 = len(data[data.dmp_id == 3])  # 策略二

# 点击数
c1 = len(data[data.dmp_id ==1][data.label == 1])
c2 = len(data[data.dmp_id ==3][data.label == 1])

# 计算点击率
p1 = c1 / n1
p2 = c2 / n2

# 总和点击率(点击率的联合估计)
pc = (c1 + c2) / (n1 + n2)

print("总和点击率pc:", p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计算检验统计量z
z = (p1 - p2) / np.sqrt(pc \* (1 - pc)\*(1/n1 + 1/n2))

print("检验统计量z:", 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我去

α

\alpha

α为0.05,此时我们利用python提供的scipy模块,查询

α

=

0.5

\alpha=0.5

α=0.5时对应的z分位数。

from scipy.stats import norm
z_alpha = norm.ppf(0.05)
# 若为双侧,则norm.ppf(0.05/2)
z_alph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

α

=

1.64

z_\alpha = -1.64

zα​=−1.64, 检验统计量z = -59.44,该检验为左侧单尾检验,拒绝域为{z<

z

α

z_\alpha

zα​},z=-59.44落在拒绝域。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拒绝原假设,策略二点击率的提升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假设检验并不能真正的衡量差异的大小,它只能判断差异是否比随机造成的更大。因此,我们在报告假设检验结果的同时,应给出效应的大小。对比平均值时,衡量效应大小的常见标准之一是Cohen’d,中文一般翻译作科恩d值:

d

=

1

2

d=\frac{样本_1平均值-样本_2平均值}{标准差}

d=标准差样本1​平均值−样本2​平均值​
这里的标准差,由于是双独立样本的,需要用合并标准差(pooled standard deviations)代替。也就是以合并标准差为单位,计算两个样本平均值之间相差多少。双独立样本的合并标准差可以如下计算:

s

=

(

(

n

1

1

)

×

s

1

2

(

n

2

给大家的福利

零基础入门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安全的同学,我们帮你准备了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路线,大家跟着这个大的方向学习准没问题。

同时每个成长路线对应的板块都有配套的视频提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

网络安全面试题

绿盟护网行动

还有大家最喜欢的黑客技术

网络安全源码合集+工具包

所有资料共282G,朋友们如果有需要全套《网络安全入门+黑客进阶学习资源包》,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如遇扫码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领取哦)~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