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器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即,针对印刷体字符,采用光学的方式将纸质文档中的文字转换成为黑白点阵的图像文件,并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供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编辑加工的技术,如何除错或利用辅助信息提高识别正确率,是OCR的最重要的课题,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名词因此而产生。衡量一个OCR系统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拒识率、误识率、识别速度、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及可行性。

一、工作原理

1.图像预处理

首先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灰度化、降噪、二值化、倾斜校正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便于后续的字符分割和识别。

2.字符分割

尝试将文本图像中的字符分割开。对于印刷体文字,通常可以根据字符之间的空白区域进行分割;而对于手写体或不规则排列的文字,分割难度较大,可能需要结合多种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准确识别每个字符的边界。

3.特征提取

根据字符的结构、笔画等信息,提取其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字符的轮廓、笔画的方向、端点、交叉点等。

4.分类识别

将提取的特征与预定义字库对比,以找出最匹配的字符。早期的OCR系统主要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即把待识别字符与预定义字库中的模板进行逐一比较,选择最相似的模板作为识别结果。现代OCR则更多地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能够自动学习字符的特征,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5.后处理

对识别结果进行校正、修补和质量评估等处理,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应用领域 

1.文档处理

可以快速将纸质文档中的文字转换为电子文本,便于编辑、存储和检索,大大提高文字处理的效率。

2.数字图书馆

将扫描的图书、文献等转化为可搜索的文本,既方便了读者的查阅,也有利于文献的长期保存和数字化管理。

3.车牌识别

通过识别车牌上的字符,实现车辆的自动管理,如停车场的自动收费、交通违章监控等。

4.身份证识别

在银行开户、酒店登记、机场安检等场景中,快速准确地提取身份证上的文字信息,提高信息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身份的验证和管理。

5.票据识别

能自动提取发票、收据等票据上的文字和数据信息,实现财务报销、税务申报等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录入的工作量和错误率。

三、技术发展趋势 

1.深度学习的应用深化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OCR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未来,深度学习模型将继续优化,能够处理更复杂、更模糊的图像,识别准确率将进一步提高。

2.多模态融合

将OCR技术与其他模态的信息(如语音、图像内容理解等)相结合,实现更全面、更智能的信息处理。

3.云端与边缘计算的协同

OCR技术将在云端和边缘设备上实现更有效的协同。云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训练数据,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更新;边缘设备则可以在本地进行实时的OCR处理。

4.低资源环境下的优化

研究如何在低功耗、低计算资源的设备上运行高效的OCR算法,满足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在资源受限情况下的应用需求。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