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管理实战指南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整套用于配置、管理和操作SQL Server实例和数据库的图形界面。SSMS的用户界面由菜单栏、工具栏、对象资源管理器、模板、查询编辑器和状态栏组成。对象资源管理器(Object Explorer)是SSMS中最有用的组件之一,它允许用户浏览和管理服务器实例中的所有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存储
简介:《SQL Server 2012 管理實務》是一本详细讲解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操作和维护知识的教程。书中通过实例介绍了安装配置、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备份恢复、性能监控调优、安全性、高可用性与灾难恢复、报表服务、ETL处理以及多维数据建模等核心技能。旨在帮助读者成为熟练的数据库管理员或开发人员,有效解决业务问题。
1. SQL Server 2012 安装与配置
1.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SQL Server 2012之前,先要进行周密的规划,这是确保安装顺利和数据库稳定运行的基础。
1.1.1 系统要求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QL Server 2012对操作系统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操作系统版本、最小硬件配置,以及支持的系统架构等。比如,SQL Server 2012支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 2008 R2、Windows 7等,内存需求至少为1GB,建议4GB或以上以优化性能。了解这些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安装环境是否符合标准,从而避免安装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1.1.2 安装环境的搭建
在安装SQL Server 2012之前,需要对安装环境进行搭建。这包括操作系统更新、磁盘空间的清理和分配、安装必要的系统补丁和更新。此外,还需要关闭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以防止它们干扰安装程序。搭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安装前提,确保SQL Server 2012能够顺利安装并运行。
1.2 SQL Server 2012安装过程
1.2.1 安装选项的配置
启动SQL Server安装程序后,首先要配置安装选项。这包括产品密钥的输入、许可条款的接受、功能选择、实例配置以及服务器配置。选择安装类型时,可以是默认实例或者命名实例。命名实例允许在同一台机器上安装多个SQL Server实例,但需要保证每个实例的名称是唯一的。
1.2.2 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安装过程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身份验证模式的选择,它决定了如何访问SQL Server。可以选择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或者混合模式,后者允许使用SQL Server登录名和密码。其次是服务账户的配置,这关系到SQL Server服务运行的账户权限。还需要指定排序规则和SQL Server代理的启动类型。正确配置这些选项,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
1.3 SQL Server 2012的配置
1.3.1 服务器配置选项
安装SQL Server 2012后,需要对服务器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这涉及到服务器的网络配置、排序规则、连接协议以及安全性配置。例如,可以指定TCP/IP协议的监听端口,以及是否启用远程连接。
1.3.2 安全配置与访问控制
安全性配置是确保SQL Server稳定运行的关键。这包括设置服务器和数据库级别的权限、配置登录名和角色,以及审核策略。通过这些设置,可以控制哪些用户可以连接数据库,他们可以执行哪些操作。此外,还可以启用加密、证书和密钥的管理功能,以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员应该创建具有适当权限的用户账户,并定期检查并更新这些权限设置,以应对组织内部的变化。同时,对于任何生产环境,都强烈推荐定期备份数据库,并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以防止数据丢失。
2. 数据库设计与SSMS工具使用
2.1 数据库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
2.1.1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理解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是基于数学中的集合论和关系理论构建的数据库模型。它的基本单位是关系,即一张表格,表格由行(元组)和列(属性)组成。理解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是进行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清楚如何根据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关系,在数据库中抽象出表结构,并通过外键等机制表达实体间的关系。
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的优势在于其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它使得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操作都变得非常灵活和强大。此外,关系型数据库通常具有较高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但同时,关系型数据库也面临扩展性等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时。
2.1.2 数据库设计的三大范式
数据库设计的三大范式是用来确保数据库结构合理、避免数据冗余的重要原则。它们分别是:
- 第一范式(1NF)要求所有字段都是原子性的,即字段不可再分,保证了表中每个字段的原子性和唯一性。
- 第二范式(2NF)要求表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非主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也就是说,如果表中存在复合主键,非主键字段必须依赖于整个复合主键。
- 第三范式(3NF)进一步要求表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非主键字段之间不能有传递依赖,即非主键字段应该直接依赖于主键,而不是依赖于另一个非主键字段。
遵循这三个范式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规范化、简洁、维护性高的数据库结构。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项目需求和数据操作的特点,有时可以适度违反这些范式以优化查询性能,但这需要数据库管理员或设计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对数据访问模式的深入理解。
2.2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使用
2.2.1 SSMS界面介绍与定制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整套用于配置、管理和操作SQL Server实例和数据库的图形界面。SSMS的用户界面由菜单栏、工具栏、对象资源管理器、模板、查询编辑器和状态栏组成。
- 对象资源管理器(Object Explorer)是SSMS中最有用的组件之一,它允许用户浏览和管理服务器实例中的所有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存储过程和函数。
- 查询编辑器(Query Editor)是执行SQL语句的工具,它支持语法高亮、智能提示和查询性能分析等功能。
- 状态栏会显示当前查询编辑器中的语句信息,包括执行时间和已读取的数据页数。
SSMS还提供了许多自定义选项,如快捷键配置、工具栏定制和主题选择。这些功能使得SSMS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2.2.2 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操作
在SSMS中,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操作主要包括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表、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例如,创建一个新表的T-SQL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Employee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ENTITY(1,1),
First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Last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Title varchar(255),
BirthDate date
);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Employees
的表,包含五个字段,其中 EmployeeID
作为主键。使用SSMS,你可以通过图形界面输入上述SQL语句,或者使用SSMS提供的表设计器工具来完成这一过程。
除了直接在查询编辑器中编写SQL语句,SSMS还提供了更高级的功能,如使用向导创建索引、数据库快照和分析数据仓库等。管理数据库对象时,可以利用SSMS提供的图形工具和向导来简化操作,特别是在执行复杂的数据库任务时。
2.3 数据库结构与索引优化
2.3.1 表的创建与管理
创建一个表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项基础任务。在SQL Server中,创建表时可以使用 CREATE TABLE
语句,并且可以对表的字段添加各种约束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例如:
CREATE TABLE SalesOrders (
OrderID int NOT NULL IDENTITY(1,1) PRIMARY KEY,
OrderDate datetime NOT NULL,
CustomerID int,
TotalAmount money NOT NULL,
FOREIGN KEY (CustomerID) REFERENCES Customers(CustomerID)
);
在创建表之后,管理表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修改表结构、删除表或者添加数据等操作。表结构的修改可以通过 ALTER TABLE
语句进行,例如添加新列、删除列或修改列属性等:
ALTER TABLE SalesOrders
ADD OrderDetails xml;
通过以上语句,我们在 SalesOrders
表中添加了一个新的XML数据类型列 OrderDetails
。
2.3.2 索引的创建与性能优化
索引是数据库优化查询速度的关键。索引能够加快数据检索速度,但同时也会增加写操作的成本。在SQL Server中,索引分为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
- 聚集索引定义了数据在物理存储上的顺序,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 非聚集索引是表数据的逻辑排序,并且可以在同一表上创建多个非聚集索引。
创建索引的基本语法如下:
CREATE INDEX IX_Employees_LastName
ON Employees (LastName);
在创建索引时,还需要考虑索引的维护成本和查询性能之间的权衡。例如,频繁更新的列不适合创建索引,因为它会增加写操作的成本。此外,需要定期检查索引碎片,以保持查询性能。索引碎片可以通过DBCC SHOWCONTIG语句来检查,如果碎片化严重,则可能需要重建索引:
DBCC DBREINDEX ('Employees', 'IX_Employees_LastName', 90);
在索引的管理中,还可以使用包含索引来优化特定查询,或者利用索引视图来存储视图结果集,从而提高查询效率。在实际操作中,数据库管理员应持续监控索引的使用情况,并根据查询负载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3. 数据管理及T-SQL查询应用
3.1 T-SQL基础语法
3.1.1 数据定义语言(DDL)的应用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是SQL语言中用于定义或修改数据库结构的部分,包括创建、删除或修改数据库及其对象。在SQL Server中,DDL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字:
CREATE
:创建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视图等。ALTER
:修改已存在的数据库对象的结构。DROP
:删除数据库对象。
以创建一个名为 Employees
的表为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DDL语句: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EmployeeID INT PRIMARY KEY,
FirstName NVARCHAR(50),
LastName NVARCHAR(50),
BirthDate DATE,
HireDate DATE
);
此DDL语句创建了一个包含员工ID、名字、姓氏、出生日期和雇佣日期的表。 EmployeeID
被定义为整数类型,并作为表的主键。
3.1.2 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实践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的操作。DML的关键字包括:
SELECT
: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INSERT
:用于向表中插入新的数据行。UPDATE
:用于更新表中的现有数据。DELETE
:用于删除表中的数据行。
以下是一个DML查询示例,检索 Employees
表中的所有员工信息:
SELECT * FROM Employees;
此语句会返回 Employees
表中每一行的所有列数据。相对的,如果我们需要向该表中添加一个新员工,可以使用如下 INSERT
语句:
INSERT INTO Employees (EmployeeID, FirstName, LastName, BirthDate, HireDate)
VALUES (101, 'John', 'Doe', '1990-01-01', '2020-06-01');
通过这个 INSERT
语句,我们成功添加了一个新的员工记录到 Employees
表中。
3.2 T-SQL高级查询技术
3.2.1 联合查询与子查询
高级查询技术在数据分析和报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JOIN
语句用于根据两个或多个表中的共同字段,合并这些表中的行。例如,假设我们有 Orders
表和 Customers
表,可以通过客户ID将订单和客户信息联合起来:
SELECT o.OrderID, c.CustomerName, o.OrderDate
FROM Orders o
JOIN Customers c ON o.CustomerID = c.CustomerID;
子查询则是嵌套在另一个SQL语句中的查询,可以理解为查询中的查询。以下是一个子查询的例子,它首先找出销售额最高的客户ID,然后使用这个ID查询客户信息:
SELECT CustomerName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 (
SELECT TOP 1 CustomerID
FROM Orders
ORDER BY SalesAmount DESC
);
在这个例子中,子查询找出 Orders
表中销售额最高的一条记录,返回客户ID,外层查询则根据这个ID返回对应的客户名称。
3.2.2 视图、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运用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由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查询结果组成。视图可以简化复杂的SQL操作,提高安全性。以下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视图:
CREATE VIEW CustomerOrders AS
SELECT c.CustomerID, c.CustomerName, o.OrderID, o.OrderDate
FROM Customers c
JOIN Orders o ON c.CustomerID = o.CustomerID;
存储过程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组SQL语句,可通过调用执行。存储过程可以提高性能,因为它们编译一次可多次执行,且可以接受参数并返回结果。示例如下:
CREATE PROCEDURE GetOrdersByCustomer
@CustomerID INT
AS
BEGI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ID = @CustomerID;
END;
触发器是在特定的数据库操作(如INSERT、UPDATE或DELETE)前后自动执行的存储过程,用于实现复杂的业务规则或数据完整性。示例如下:
CREATE TRIGGER UpdateOrderDetails
ON Orders
AFTE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d
SET d.LastUpdated = GETDATE()
FROM OrderDetails d
JOIN inserted i ON d.OrderID = i.OrderID;
END;
3.3 数据分析与报表
3.3.1 聚合函数与窗口函数
聚合函数用于计算数据集的统计值,如总和、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SQL Server 提供了如 COUNT()
, SUM()
, AVG()
, MAX()
, MIN()
等标准聚合函数。例如,计算所有订单的总数量:
SELECT COUNT(OrderID) AS TotalOrders
FROM Orders;
窗口函数提供了对数据集内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不同于聚合函数,窗口函数不会聚合结果集,而是可以在每一行上单独返回结果。窗口函数包括 ROW_NUMBER()
, RANK()
, DENSE_RANK()
, NTILE()
, SUM()
, AVG()
, MIN()
, MAX()
等等。例如,使用 ROW_NUMBER()
为每个客户的所有订单按订单日期排序编号:
SELECT ROW_NUMBER() OVER(PARTITION BY CustomerID ORDER BY OrderDate) AS RowNum,
OrderID,
OrderDate
FROM Orders;
3.3.2 报表生成与数据导出
报表生成是数据分析的关键环节,SQL Server Report Services (SSRS) 提供了创建、管理和发布各种类型报表的功能,可以集成多种数据源,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展现数据。设计报表通常需要使用SSRS提供的报表设计器。
数据导出通常是指从SQL Server中将查询结果导出到如CSV、Excel或文本文件格式中,以供进一步的分析或报告使用。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s (SSIS) 提供了强大的数据转换和迁移工具,可以用于执行这些任务。
例如,使用 OPENROWSET
和 BULK
选项将数据导出到CSV文件:
SELECT *
INTO BulkExport
FROM OPENROWSET(BULK 'C:\Path\To\Orders.csv', SINGLE_CLOB) AS DataFile;
综上所述,本章节深入介绍了T-SQL基础语法、高级查询技术以及数据分析与报表的生成。通过实践操作,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技术来管理和分析SQL Server中的数据,为做出有效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4. 备份与恢复操作
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它们确保了在各种灾难情况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本章将深入探讨备份与恢复策略、技术和实践,旨在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高效地保护和维护SQL Server 2012中的数据资产。
4.1 数据库备份策略
数据库备份是数据恢复和灾难恢复计划的基础,正确选择和执行备份类型对于确保数据安全性至关重要。
4.1.1 备份类型与选择
SQL Server 2012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备份,包括完整备份、差异备份和日志备份。这些备份类型在恢复策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户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来选择适合的备份类型。
- 完整备份 :包含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备份,用于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适用于数据不经常更改的环境。
- 差异备份 :基于最近一次完整备份,备份自那时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在需要快速恢复时非常有用,因为它比完整备份更快。
- 日志备份 :记录自上次备份以来的所有日志记录,通常用于实现日志传送和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4.1.2 定期备份计划的制定
备份计划应根据业务需求、数据变更频率和系统可用性要求来制定。以下是设计备份计划的几个关键步骤:
- 确定备份窗口 :根据业务操作时间,确定进行备份的合适时间窗口。
- 选择备份类型组合 :根据数据变更活动选择合适的备份类型组合,例如,可以使用完整备份配合差异备份,或连续进行日志备份。
- 考虑备份存储 :备份应存放在安全的位置,例如远程服务器或磁带驱动器。
- 测试备份和恢复流程 :定期测试备份文件来确保它们的可用性。
- 计划自动化备份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或T-SQL脚本自动化备份流程,以减少人为错误。
4.2 数据库恢复技术
恢复技术是指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使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过程。
4.2.1 灾难恢复场景分析
灾难恢复计划应包含在多种潜在的灾难场景下如何进行数据恢复。常见场景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错误或自然灾害。
- 硬件故障 :备份数据应保存在与生产服务器分离的硬件上。
- 软件故障 :在软件层面出现问题时,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完整的或部分的数据库恢复。
- 人为错误 :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恢复备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步骤。
-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引起整个数据中心的瘫痪,这时异地备份和灾难恢复站点显得尤为重要。
4.2.2 点对点恢复与文件恢复模式
SQL Server 2012提供了不同的恢复模式,允许数据库管理员根据需要选择恢复策略。
- 点对点恢复 :允许管理员将数据库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或特定时间点。这种恢复方式适用于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在备份之后被写入数据库的情况。
- 文件恢复模式 :当只有数据库中的某些文件或文件组受到损坏时,可以单独恢复这些文件,而不必恢复整个数据库。
4.3 备份与恢复的高级技术
随着自动化和脚本技术的出现,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可管理。
4.3.1 使用SSMS执行备份恢复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为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提供了图形化界面,通过向导可以轻松执行这些操作。
- 备份向导 :引导用户完成备份配置,包括选择备份类型、指定备份文件的存放位置以及设置备份计划。
- 恢复向导 :在出现数据丢失时,通过向导选择备份文件,并按照向导提示完成数据库恢复。
4.3.2 脚本自动化备份与恢复过程
为了实现备份和恢复的自动化,可以编写T-SQL脚本,并利用SQL Server Agent定期执行。
-- 示例:使用T-SQL创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备份脚本
BACKUP DATABASE [YourDatabaseName]
TO DISK = N'C:\Backup\YourDatabaseBackup.bak'
WITH NOFORMAT, NOINIT, NAME = N'YourDatabase-Full Database Backup',
SKIP, NOREWIND, NOUNLOAD, STATS = 10;
- 脚本逻辑分析 :上述脚本中的
BACKUP DATABASE
语句用于创建数据库备份。 - 参数说明 :
DISK
指定了备份文件的存储路径。NAME
为备份作业提供了一个唯一名称。SKIP
,NOREWIND
,NOUNLOAD
和STATS
提供了不同的备份选项。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员可以编写用于执行备份的定时任务脚本,确保备份操作的自动化和一致性。
总结
在本章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SQL Server 2012的备份与恢复操作,从备份类型的选择和备份计划的制定,到灾难恢复场景的分析和高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实践,数据库管理员可以确保数据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妥善保护和快速恢复。
下一章节将继续深入,我们将探索SQL Server 2012的性能监控与调优方法,揭示如何优化SQL Server实例和数据库性能,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5. 性能监控与调优方法
5.1 SQL Server性能监控基础
5.1.1 性能监控工具的选择
在管理和优化SQL Server 2012性能时,选择合适的监控工具是关键。企业常用的工具包括:
-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SSMS) : 提供了丰富的视图和报告,用于监视系统性能。
- SQL Server Profiler : 允许捕获服务器事件,用于跟踪和分析SQL Server的活动。
- Database Engine Tuning Advisor : 用于分析工作负载并提出索引和数据库设计的优化建议。
- Dynamic Management Views (DMVs) : 提供执行的详细信息,例如当前运行的查询和资源消耗。
- Performance Monitor : Windows自带的工具,可以监测SQL Server的物理资源使用情况,如CPU、内存、磁盘和网络。
5.1.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收集数据是监控过程的第一步。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 系统视图查询 : 使用
sys.dm_os_performance_counters
等DMVs进行数据收集。 - SQL Server Profiler : 使用它来记录事件并分析数据,尽管它可能会影响性能,因此通常建议在低负载时期使用。
- 数据收集器 : 通过数据收集器集来定期收集性能数据,然后使用SSMS中的“报告”功能进行分析。
- 工作负荷分析 : 运行长时间查询或工作负载,然后使用Database Engine Tuning Advisor来分析查询执行计划,并建议性能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必须了解数据的含义,并能将其与性能问题相关联。性能分析应关注长时间运行的查询、资源消耗较高的操作、以及任何性能瓶颈。
5.2 性能问题诊断与解决
5.2.1 常见性能问题及诊断方法
性能问题通常源自资源限制或执行计划不良。常见的性能问题包括:
- 长时间运行的查询 : 使用
sys.dm_exec_requests
和sys.dm_exec_query_stats
视图来识别这些查询。 - 死锁 : 监控
sys.dm_os_waiting_tasks
视图来诊断死锁。 - 索引缺失或碎片 : 使用
sys.dm_db_index_physical_stats
来检查索引碎片。 - 内存不足 : 通过监控
sys.dm_os_performance_counters
中的“SQL Server Buffer Manager”计数器来分析内存使用情况。
5.2.2 索引优化与查询调优
索引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关键。索引优化策略包括:
- 重建或重新组织索引 : 以减少碎片并改善查询性能。
- 创建缺失的索引 : 使用Database Engine Tuning Advisor或查询DMVs来确定需要创建哪些索引。
- 查询调优 : 通过分析查询的执行计划来优化查询。使用
EXPLAIN
语句或sys.dm_exec_query_plan
视图来查看执行计划。
5.3 性能调优实践
5.3.1 执行计划分析与应用
SQL Server使用执行计划来确定查询的最佳执行方法。分析执行计划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查询成本 : 查看操作的成本估算,以确定是否存在成本较高的查询。
- 索引使用 : 确定是否有查询未使用预期的索引。
- 逻辑和物理操作 : 分析操作类型,如扫描、查找或聚合。
当执行计划确定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
- 修改查询 : 优化查询逻辑以改善性能。
- 调整数据库配置 : 修改数据库或服务器级别的设置来改善性能。
- 使用提示 : 使用查询提示来强制使用特定的执行策略。
5.3.2 内存、CPU及I/O资源调优
优化资源使用涉及对SQL Server的配置进行微调:
- 内存 : 调整缓冲池的大小,以及内存中数据的百分比,确保有足够的内存用于查询处理。
- CPU : 分析CPU使用情况,通过
sys.dm_os_ring_buffers
视图来诊断CPU瓶颈。考虑使用资源池来限制特定工作负荷的CPU使用。 - I/O : 监控I/O使用情况,通过
sys.dm_io_virtual_file_stats
分析文件的读写操作。使用RAID和SSD来提高I/O性能。
调优过程中,务必记录任何更改,并在实施前后进行基准测试,以确保优化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性能监控与调优成为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以适应数据和工作负载的变化。
在上述内容中,您将发现对于SQL Server 2012的性能监控与调优方法已从基础到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不仅提到了监控工具的选择和数据收集方法,还有诊断性能问题的策略和解决方案,最后是通过执行计划分析、内存、CPU和I/O资源的调优来实践性能优化。这一章节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地讲解了SQL Server性能监控与调优的过程,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际中的性能问题。
简介:《SQL Server 2012 管理實務》是一本详细讲解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操作和维护知识的教程。书中通过实例介绍了安装配置、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备份恢复、性能监控调优、安全性、高可用性与灾难恢复、报表服务、ETL处理以及多维数据建模等核心技能。旨在帮助读者成为熟练的数据库管理员或开发人员,有效解决业务问题。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