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处理器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 硬件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处理器(CPU)
  • 功能: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的核心部件。
  • 组成部分
    • 寄存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速度极快。
    • 运算器(ALU):负责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控制器(CU):负责取指令、解码并控制各部件协调工作。
(2) 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 Cache(高速缓存):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用于加速数据访问。
  • 内存(主存,DRAM):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需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
  • 外存(辅存):长期存储数据,如硬盘、光盘、U盘等,特点是容量大、速度慢、非易失性。
(3) 总线

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通信线路,用于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 分类
    • 按位置划分:芯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外总线。
    • 按功能划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 按数据传输方式划分:并行总线、串行总线。
(4) I/O处理方式

I/O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有多种:

  1. 程序控制(查询)方式:效率低,占用CPU资源。
  2. 程序中断方式:节省CPU资源,提高效率。
  3. DMA方式(直接内存访问):适用于大批量数据传输。
  4. 通道方式:使用专门的I/O处理器完成数据传输。
  5. I/O处理机:完全独立的处理器,专用于I/O操作。
2. 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OS)、编译工具等。
  •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娱乐软件、信息系统软件等。

二、处理器体系结构
名称 定义/特点 典型应用
冯诺依曼结构 指令和数据共用同一存储空间,按顺序执行指令。 大多数个人电脑(如x86架构)。
哈佛结构 指令和数据分开存储,分别通过独立的总线访问,提升指令执行效率。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系统。
三、指令系统类型
类型 指令集大小 寻址方式 实现方式 其他特点 代表架构
CISC(复杂) 复杂,包含大量指令和寻址方式 多样 微码实现 高效支持高级语言,灵活性强,但硬件设计复杂 x86架构(Intel/AMD)
RISC(精简) 精简,只保留常用指令 简单,固定长度 硬连线 更高效的流水线设计,功耗低,适合嵌入式系统 ARM、PowerPC

四、补充知识点
1. 并行总线 vs 串行总线
  • 并行总线:适合短距离传输,由于信号干扰问题,不适合长距离传输。
  • 串行总线:抗干扰能力强,适合长距离传输,现代技术已大幅提升其传输速度。
2. 中断机制
  • 中断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允许外设在需要时通知CPU。
  • 中断优先级管理:高优先级中断可以打断低优先级中断。
3. DMA(直接内存访问)
  • DMA控制器接管总线,直接在外设和内存之间传输数据。
  • 优点:减少CPU负担,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五、总结与记忆技巧
1. 硬件部分
  • CPU是大脑:寄存器是短期记忆,运算器是计算中心,控制器是指挥官。
  • 存储器是记忆体:Cache是“近水楼台”,DRAM是“水库”,外存是“仓库”。
  • 总线是神经网络:并行总线适合短距离,串行总线适合长距离。
2. 软件部分
  • 系统软件是“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如同城市的基础设施,编译工具则是建设工具。
  • 应用软件是“上层建筑”:各种应用程序如同城市中的建筑物。
3. 体系结构
  • 冯诺依曼结构:指令和数据“住一起”,按顺序执行。
  • 哈佛结构:指令和数据“分家”,各自独立访问,提升效率。
4. 指令系统
  • CISC:复杂多样,适合通用计算,如同多功能的瑞士军刀。
  • RISC:简单高效,适合嵌入式和移动设备,如同轻便的户外小刀。
实际项目示例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 选择合适的处理器:采用ARM Cortex-M系列MCU,因其具有较低功耗和实时性优势。
  2. 设计硬件架构:集成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并通过Wi-Fi模块连接云端。
  3. 软件设计
    • 使用DMA方式高效传输传感器数据到内存。
    • 利用中断机制及时响应传感器触发的事件。
    • 应用层实现具体的逻辑,例如根据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室内温度。
记忆技巧
  1. 联想记忆法

    • 将每个部分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
      • Cache:想象最近使用的物品总是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地方。
      • 中断机制:想象有人敲门,你暂停手头的工作去开门。
      • DMA:想象快递员直接将包裹送到家门口,无需你自己去邮局取。
  2. 首字母缩略词

    • 记住I/O处理方式——PIDM(Programmed I/O, Interrupts, DMA, Multiprocessing)。
  3. 图表辅助

    • 绘制简单的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展示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便于视觉记忆。

备注:

系统架构设计师》专栏精心整理了成为系统架构师所需的核心知识体系,涵盖以下12大关键主题:

  1. 系统工程
  2. 软件工程
  3. 软件架构设计
  4. 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设计
  5. 信息安全技术
  6. 计算机系统基础
  7. 嵌入式系统
  8. 计算机网络
  9. 数据库系统
  10. 未来信息综合技术
  11. 知识产权与标准化
  12. 论文写作
核心特色
  • 全面覆盖:本专栏内容广泛,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各个方面,确保读者能够全面掌握系统架构设计所需的各项技能。
  • 精简易懂:每个主题模块经过精心优化,概念清晰、易于理解,帮助读者快速构建坚实的知识基础框架。
  • 实用性强:无论是复习备考还是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专栏内容均能提供有力支持,助力读者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目标受众

本专栏专为准备软考的考生及希望入门系统架构设计领域的初学者量身打造。无论你是希望系统性学习相关知识的新手,还是需要巩固和提升已有技能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受益。

持续更新与反馈机制
  • 持续更新:专栏内容将根据最新的技术和行业趋势进行持续更新优化,确保读者始终获取最前沿的信息。
  • 互动反馈:我们鼓励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指出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内容。您的反馈将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资料的质量和准确性,共同提升学习体验。

通过本专栏的学习,你不仅能掌握系统架构设计的核心知识,还能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助力你在系统架构设计的职业道路上不断进步。

Logo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