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式中:Ii为评价单元内总信息量值;总信息量值(Ii)可用于指示该单元发生地质灾害 的可能性,其数值越大表示地质灾害越容易发生,该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性也就越高,最终依据全部单元信息量划分成不同的易发性等级。其中,Si表示在i级分级中的滑坡面积,S总表示研究区的总面积,Ni表示i级分级中的栅格数,N总表示研究区总的栅格数。参考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82247
·
- 信息量:反映了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贡献程度。
- 信息量计算公式:
首先,单独计算各评价因素 xi 对地质灾害事件 (L)发生提供的信息 i(xi),采用样本频率计算,用以计 算信息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i表示在i级分级中的滑坡面积,S总表示研究区的总面积,Ni表示i级分级中的栅格数,N总表示研究区总的栅格数。
每个评价单元内的总信息量可表示为:
式中:Ii为评价单元内总信息量值;n 为参评因子数。 总信息量值(Ii)可用于指示该单元发生地质灾害 的可能性,其数值越大表示地质灾害越容易发生,该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性也就越高,最终依据全部单元信息量划分成不同的易发性等级。
-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步骤:
- 加载所需因子图层
- 将因子重分类
- 添加灾害点数据
- 统计划定范围内的灾害点数,通过空间连接计算
- 进行信息量统计计算,将属性表导出
- 将计算后的数据重新连接到矢量图层中,再通过面转栅格工具转为栅格
- 用栅格计算器进行叠加计算
- 用重分类进行分级
参考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82247464 |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