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数学建模国赛B题(太阳能小屋设计)优秀论文.doc
本博客下载链接包含修改的word版本, 可免费下载阅览学习, 也可作为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作业修改上交.
本博客下载链接包含修改的word版本, 可免费下载阅览学习, 也可作为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作业修改上交: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T6F_7xmFlOCbp8XzOHwOQ?pwd=qtnc
提取码:qtnc
基于递归算法的建筑外表面光伏电池布局优化分析与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设计太阳能小屋时,根据相关数据,一方面选择光伏电池和逆变器、确定光伏电池组件分组阵列、另一方面选择最优倾斜角,确定最佳朝向,从而最大化发电总量,同时最小化单位发电量费用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首先确定最优化目标为总利润。通过运用直散分离原理和Hay模型,得到小屋各个表面实际接收的光照强度;将各表面隔离分析,由题目所给数据可得北墙和东墙利润为负,故予以排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池板作优先级排序,然后将原问题归纳为无约束二维剪切排样问题,构造基于贪心原则的递归算法,运用C程序编程解决问题,得到电池板的原始铺设方案。而针对存在障碍物(如窗户、门)的表面,分别采用分割子区间和扣除重补的方法,得到最佳方案,计算得35年总发电量为46.3万千瓦时,每单位发电量成本为0.405元/千瓦时,投资将在27.5年时回收。
针对问题二:利用上文提到的Hay模型,得到以倾斜角s为自变量的斜面实际辐射强度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建立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模型,用Matlab解出最优倾斜角为31.6°,即为使斜面受到最大光照辐射的倾斜角度。通过对各时刻年均水平面总辐射强度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处理,找出大同市一天中辐射最强的峰值时刻,利用最佳朝向经验公式,解出最佳朝向为正南偏西4°48′。然后,根据问题一的相关结论,得出最佳铺排方案,求得总发电量为54.2万千瓦时,每单位发电量成本为0.381元/千瓦时,投资回收年限为25.6年。
针对问题三:根据附件7给出的建筑要求,并考虑前两问的结论,设计出一个新的小屋,运用AutoCAD和SketchUp绘制出四立面图和透视图。采用问题一的程序铺设电池板,得出最佳方案,其中总发电量为71.3万千瓦时,每单位发电量成本为0.392元/千瓦时,回收期限为26.5年。
关键词: 光伏组件 Hay模型 无约束二维剪切排样 递归算法 无约束最优化 三次样条插值

DAMO开发者矩阵,由阿里巴巴达摩院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起,致力于探讨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与应用成果,搭建高质量的交流与分享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链接,围绕“人工智能与新型计算”构建开放共享的开发者生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